第4項質詢 (口頭答覆) 預防僱員在工作時中暑
林振昇議員問:
天文台在2015年至2019年共發出116次酷熱天氣警告,而單是去年的酷熱天氣日數更高達54天,是有紀錄以來最高。另一方面,2013年至2017年在勞工處登記的中暑工傷個案有100宗。就預防僱員在工作時中暑,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過去3年,每年在勞工處登記的中暑工傷及致命個案的數目分別為何;
(二) 鑒於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於2020年就政府服務承辦商的非技術僱員的待遇和勞工保障的改善措施進行檢討,並在檢討報告中建議,要求承辦商為在夏季進行户外工作的非技術僱員提供以快乾物料製成的制服,以及在招標文件內,加入提供合適的工作編排和供應清涼飲用水的預防中暑措施,作為良好作業指引,有關建議的最新落實情況為何,以及目前共有多少名非技術僱員受惠於該等建議;及
(三) 鑒於廣東省人民政府實施的"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訂明,當氣溫達到攝氏37度以上至39度以下,僱員在户外露天工作時間不得多於6小時,而當氣溫達到39度以上,應停止户外露天工作,當局會否參考相關做法,就僱員在酷熱天氣下於户外工作制定法例,包括把進行由勞工處編製的《預防工作時中暑的風險評估》小冊子所載的風險評估列為法定要求,並明確訂明僱員在酷熱天氣下的工作時數限制及休息時間比例;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提問,經查詢相關部門後,我現綜合答覆如下:
(一)過去三年(即二○一九、二○二○及二○二一年)在勞工處登記的中暑工傷個案數字分別為20、12及22宗(二○二一年部分個案仍在調查當中,故為臨時數字),當中並沒有致命個案。
(二)勞工及福利局於二○二○年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就受僱於政府服務承辦商的非技術僱員的待遇和勞工保障的改善措施進行檢討。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四個較多採用非技術僱員服務的採購部門(即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房屋署和政府產業署)。工作小組於二○二一年一月提交報告,建議採取進一步措施改善非技術僱員的工作環境及待遇。為預防非技術僱員在酷熱環境下工作時中暑,報告建議:
(i)按需要在二○二一年四月一日或之後招標的服務合約中加入條款,要求承辦商向在夏季進行戶外工作的非技術僱員提供以快乾物料製成的制服;以及
(ii)把勞工處發出的預防中暑的措施加入招標文件中作為良好作業指引。有關措施包括提供合適的工作編排、借助機械進行工作以減少體力需求、在酷熱時段定時安排僱員在較清涼的地方小休,以及供應清涼的飲用水讓僱員隨時飲用。
上述四個主要採購部門自二○二一年四月一日起逐步落實工作小組的建議,於更新服務合約時將建議措施適當地加入招標文件中。目前在有關服務合約下受惠的非技術僱員人數共12 369名。
由於僱用非技術僱員提供服務的合約一般為期兩至三年,上述四個部門預期於二○二四年可全面落實相關建議,預計屆時受惠的非技術僱員總數將超過38 000名。
(三)中暑是由於熱壓力而引致。工作時的熱壓力程度取決於多項因素,除了溫度外,亦包括工作環境的濕度、空氣流動情況、熱輻射水平、僱員工作量、僱員所穿的衣物和僱員對酷熱環境是否適應等。因此,政府認為不宜單純依據溫度而對戶外工作時數及休息時間作出規定。
考慮到香港夏季溫度越來越高,從事戶外工作的僱員確實面對一定的中暑風險。勞工處正積極研究根據香港天文台的香港暑熱指數制訂更詳細及具體的指引,要求僱主在酷熱天氣下採取合適的預防中暑措施。
勞工處一直關注戶外工作人士面對的中暑風險,每年夏天均會推出預防中暑大型推廣活動,並經由不同媒體及網上平台宣傳預防中暑的重要性。由去年開始,勞工處亦與職業安全健康局推出「中小型企業掛腰風扇資助計劃」,向面對較高中暑風險的行業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資助購買腰間扇。
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第509章)第6條,僱主須提供或維持在合理地切實可行範圍內屬安全和不會危害健康的工作系統。這包括在工作地點實施適當的風險控制措施防止僱員在工作時中暑。為協助僱主履行有關責任,勞工處發出了《預防工作時中暑的風險評估》指引,詳細說明進行風險評估時應考慮的各項風險因素,並針對各風險因素建議相應的控制措施。
勞工處會巡查執法,確保僱主遵守上述法例要求,包括檢視僱主有否參考上述指引評估僱員工作時的相關中暑風險因素,並在合理地切實可行範圍內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保障僱員的健康。若巡查發現僱主沒有參考指引進行所須的風險評估和採取合適的管控措施,勞工處會採取相應的執法行動。
完
新聞公告: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07/13/P2022071300226p.ht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