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立法會會議】就《2025年專上學院《修訂》條例草案》發言

  • honlamchunsing
  • 6月2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25年06月25日|星期三|上午11時|會議開始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6月25日出席立法會會議,支持並就《2025年專上學院《修訂》條例草案》二讀辯論發言。


今次修訂專上學院條例的核心,在於提高自資院校的治理水平和教育質素。林振昇議員並不希望修例是為了取締部分院校,而是拆牆鬆綁推動自資院校發展,亦都不希望自資院校成為內地社交媒體所描述的是野雞大學,讓外地學生透過讀書來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自資院校在管治和質素保證規管的不一致,或會讓公眾認為自資專上界別所提供的教育質素,不及公帑資助界別,有違政府推動高等教育「並行發展」的政策原意。


局方於條例新訂的4(1)n條訂明,註冊自資院校須維持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頒授的機構評審資格,有別於現時院校只須在註冊通過一次機構評審的做法。機構審核所覆蓋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院校的定位、管治架構、以及策略計劃的內容等,由於現行的機構評審指引最近一次修訂已是2010年,教育局和評審局可藉引入覆審安排的契機作檢視,務求令機構評審不會流於形式,而是成為有效工具,讓當局能夠協助院校因應市場和社會發展需要調整課程和自身定位,走同公帑資助大學不同的發展路徑。


現時有幾所公帑資助大學根據各自賦權的條例成立自資部門提供自資學位或副學位課程,這些自資部門並不受第320章規管。由於公帑資助大學本身享有自我評審資格,故相關自資部門在開辦課程亦毋須經評審局的審批。今次《條例草案》雖未有硬性條文規定公帑附屬的自資部門必須根據第320章註冊,但教育局將通過行政措施,把開辦課程貸款、配對補助金等一系列支援配套的適用範圍訂於已經第320章註冊的院校,藉此推動自資部門考慮過渡。局方應該因應相關自資部門以往的表現,與評審局商討加快已開辦課程的評審流程,堵塞了政府以往在監管資助大學自資部門課程質素上的一大盲區。


隨着評審局日後處理的審核量有所增加,評審局日後或會增加服務費用,以維持其自負盈虧的運作,局方將向院校提供津貼資助。審計署在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指出,就2019/20至2023/24年度而言,有400項評審未有在指定時間內發出評審報告,平均延遲時間約為2.6星期。另一方面,評審局近年的員工流失率較預定的15% 高出約6-7%,部分職位空缺的填補時間更是長達2年或以上。評審局的體量以及人手規模有必要因應《條例》賦予的新要求作出檢視,否則整體審批效率仍可能會因評審局的部分出現瓶頸而未能加快。


主席,與公帑資助界別相比,自資界別的優勢在於開辦課程上的靈活性,它理論上有較大空間發掘和建立有特色課程項目範疇。礙於規管架構的不統一,教育局以往難以促進院校之間的策略性協調,導致個別院校不斷開設營辦門檻低、坊間已有大量供應課程 (以社會科學和工商管理學科由甚),相關學生付出昂貴學費才發現所學範疇市場需求有限,競爭大,難以學以致用,造成人力資源錯配的問題,並同時損害自資院界別的整體聲譽。


林振昇議員樂見局方在《條例草案》第10條將「學位相關的界別的人力需求」,列為教育局局長是否批准院校頒授學位的明確標準,當局同時表示會加強院校定位與課程開辦範疇協調的角色,引導院校在設計課程時多貼合市場導向,避免「水泡科」泛濫的情況再次發生。《條例草案》特別放寬了院校須開設「最少為期四年的主修課程」方可註冊的硬性規定,同時賦權教育局局長可豁免申請註冊院校,毋須遵從當局認為適合的註冊條件,有助自資院校開辦年期較短的應用學科課程,以及與內地或海外院校合辦本地市場甚少提供,惟人力需求殷切的特色課程。


此外,《條例草案》亦刪去了現行《專上學院規例》第2g條中「敎師的最低資格為大學學位」的規定,註冊院校僅需確保獲僱用及聘任的教職員屬適當人選,局方會稍後就適合人選的準則公布具彈性的行政指引。相信上述安排可讓自資院校便於聘用學歷不高、惟技藝水平卓越、經驗豐富的老行尊為職專課程的導師。林振昇議員期望《條例草案》一系列為自資院校拆牆鬆綁的措施,能夠讓自資界別在打造應用和職專教育品牌上發揮更大貢獻,真正做到公帑資助界別和自資界別「各有各精彩」。

相關文章

【立法會會議】發言支持《2025年職工會修訂條例草案》

2025年06月25日|星期三|上午11時|會議開始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6月25日出席立法會會議,發言支持《2025年職工會(修訂)條例草案》。以下是他的發言全文: 今次修例有助建立一套更全面的職工會規管制度,為香港築牢更穩固的國家安全防線。還記得在2019年黑暴期...

 
 
回到最頂.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