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應對學齡人口下跌的措施
- honlamchunsing
- 10月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於2025年10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教育局匯報因應學齡人口結構性下降所作出的措施,林振昇議員在會上提出三方面的關注。
第一,教育局參考了政府統計處於2023年8月發表的人口推算,預計小一及中一的適齡人口,將分別由現時約48,600名及58,800名,下降至2031年的約37,500名及49,800名。林振昇議員指出當局需動態留意各項輸入人才措施對學齡人口結構所帶來的影響。以專上資助課程申請資格的修訂為例,持受養人簽證且未滿18歲的學生,往後須滿足兩年居港要求方可申請資助學額。此安排或促使更多受養人子女於中三、中四階段來港插班,他期望當局能因應上述政策調整,就各教育階段的學位供應,以及教師與班級比例作精準評估。
第二,就部分學位持續出現過剩的地區,林振昇議員問及當局能否及早部署,主動與辦學團體商討合併學校的可行性。若辦學團體有意將合併後學校遷入新發展區 (例如北部都會區),局方應提供更多津貼與便利,以加快整合學校資源。
第三,會議文件提及,當局自2023/24學年起,連續三個學年試行減少小學「叩門位」,並推行中學重讀生名額「專位專用」的安排。部分家長關注新措施或減少其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林振昇議員表示,若「叩門位」的減幅未能有效紓緩縮班殺校的壓力,當局應考慮保留有關學額。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博士回覆,若經合併的學校有意遷往新發展區,局方會考慮在校舍分配上給予優先安排,亦會繼續與各辦學團體溝通,盡力促成合併學校的建議。此外,減少「叩門位」屬試行安排,局方會持續留意實施情況,亦會密切注視學齡人口數據的變化。
